• <th id="upuf4"></th>

  • <button id="upuf4"></button>

        <button id="upuf4"><object id="upuf4"><menuitem id="upuf4"></menuitem></object></button>

        <optgroup id="upuf4"></optgroup>
      1. <code id="upuf4"></code>
      2. <code id="upuf4"><xmp id="upuf4">
        專為有車一族提供汽車改裝,改裝車圖片,汽車行情導購,車友評測的專業網站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資訊 > 評測 > 正文
        比亞迪F0

        比亞迪碰出了新花樣 “碰撞門”實為口水戰

        2009-08-26 10:05:46類型:來源:
        編輯:admin

            比亞迪F0碰撞門事件不同以往,其背后顯然藏有競爭對手的身影,并且媒體、網絡槍手甚至普通車主都成為了輿論的參與者,各方為了口碑二字博弈得不亦樂乎,默契中不乏火藥味的暗戰似乎成為了中國汽車界口碑宣傳的潛規則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號稱“A00級銷量冠軍”的比亞迪F0因“碰撞門”成為關注焦點。

            “碰撞門”實為口水戰

            比亞迪“碰撞門”碰出了新花樣。

            大概是受水門事件啟發,不知從何時起,任何題材的負面事件總被媒體冠以個“門”字。日前,比亞迪F0“未經碰撞測試,先獲5星評級”就成為中國汽車界一系列“碰撞門”事件的最近延續。

            今年8月2日,C-NCAP(中國新車評價規程,專業的汽車評價機構)為比亞迪F0進行了實驗室碰撞測試,具體結果將待9月才能發布。

            但8月4日,就有媒體報道,一位F0車主經歷車禍后發現,F0的抗碰撞能力并不如廠家宣傳的那樣“五星級”。(據《新京報》)。

            比亞迪方面隨后給出官方回應,于8月7日通過各大主流媒體發表了一封“感謝信”。信中比較委婉地點出了,比亞迪F0的熱賣“給競爭對手,特別是合資、外資的品牌造成了壓力”,言外之意,是這些合資、外資競爭對手通過媒體制造了比亞迪F0碰撞門的“冤案”。

            《精品購物指南》記者日前從比亞迪公關部相關人士得知,比亞迪認為該事件“已經過去”,不希望再就此事有過多評論。

            事態隨后的發展才令人拍案叫絕。8月14日,某F0論壇版主發帖,羅列了自8月4日以來全國各大媒體針對F0碰撞門的報道,號召全國比亞迪車主在這些報道的評論欄中為比亞迪F0“平反”。

            在這篇題為《抗議!F0被人欺負了,請大家去評論》的號召帖中,F0論壇版主認為F0被競爭對手的不良言論中傷,這些競爭對手“可以發動或利用一切資源,全力以赴,不惜任何手段遏制和打壓F0”,并號召F0車主“為了F0的尊嚴,讓我們去戰斗吧!倡議大家號召能利用的資源一起去評論新聞”。帖中還申明,凡到負面報道的評論欄中為F0“平反”的會員都可得到論壇積分獎勵。

          口碑宣傳潛規則

            至此,媒體、網絡槍手,甚至普通車主都被當成煽動與反煽動的武器粉墨登場,成為左右一款車口碑好壞的力量,而且很顯然,這幾股力量正在相互博弈。

            媒體、網絡槍手、普通車主言論是左右中國乘用車消費的強大力量,并已滋生出廠商、媒體、公關宣傳三方默認的潛規則。只是如“碰撞門”這樣的負面事件是考驗各方博弈實力的硬碰硬的試金石,方使此類事件廣受關注,各方博弈也得以放大。除碰撞門外,“召回門”“自燃門”等各種可以冠以“門”的負面事件都遵循此潛規則。

            值得注意的是,比亞迪在官方聲明中將“外資、合資競爭對手”暗指為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,其用意顯然不只是為自身鳴冤,更是遵循口碑宣傳潛規則,展開口水大戰的前奏。事實上,負面事件的表面爆料者是神通廣大的媒體或“知情人士”,實則往往閃現著競爭對手的身影。這不僅在國內市場司空見慣,在國際競爭中也屢屢應驗。

            早先的“碰撞門”事件多是自主品牌在歐洲難以通過安全檢測,導致出口受阻引發,如華晨、陸風、奇瑞等品牌均在歐洲被指未通過碰撞測試。

            這類負面事件的爆料者往往并不是負責測試的第三方機構,有些時候是歐洲本土廠商對來自中國的競爭者的一種反擊。如陸風的競爭者委托一家名為ADAC的德國汽車俱樂部對江鈴陸風進行評測,江鈴吃了碰撞結果的虧,但也是有苦說不出。

            或許正像某北京知名媒體汽車記者所感慨:“在中國汽車界畸形的環境下,媒體真正該扮演的角色多數時候被嚴嚴實實地掩蓋了起來。至于其中的各種恩怨糾葛、各種收買和出賣可以出本書,翻譯成英文絕對是暢銷書,外資廠商對中國媒體的好奇心就像對神秘朝鮮的導彈一樣高漲。”

        LINK

            陸風海外“碰撞門”事件

            2005年9月,德國全德汽車俱樂部(ADAC)對江鈴陸風汽車做了汽車碰撞測試,碰撞測試結論顯示:“在其過去20年的撞擊測試歷史中,該車的測試結果恐怕是最糟糕的成績。”

            ADAC還在評判報告中指出江鈴陸風進行碰撞測試后,車頭部分完全被擠壓變形,發動機艙連同其他部件沖進駕駛室艙內,而且A柱變形十分嚴重;ADAC碰撞測試結論顯示,陸風汽車正面、側面得分分別為1和12,而滿分為16;駕駛員幸存機會幾乎為零。

            尹家緒事后表示,陸風汽車已經按照歐洲汽車檢測法規的內容,通過了國家轎車監督檢測中心的嚴格測試,且拿到了當地的出口檢測認證,并以此認定全德汽車俱樂部(ADAC)的檢測結果缺乏真實性。

          華晨尊馳海外“碰撞門”事件

            2007年6月,歐洲全德汽車俱樂部(ADAC)對華晨尊馳歐洲版(BS6)進行了一次苛刻的碰撞試驗。ADAC將碰撞結果和這段視頻搬到官方網站上,并附以結論:駕駛員死亡、副駕駛重傷。根據NCAP的標準尊馳只能獲得一星。隨即德國著名汽車雜志《AutoBild》以“來自中國的廢鐵”為標題發表文章。

            華晨方面認為:“一、中華轎車在數月前已獲得NCAP測試兩星評定,此次測試與前次測試的各項數據基本一致,由于評估標準不同造成星級評定差異;二、中華轎車正在加快推進產品改進工作,目前已同ADAC合作推進改良方案且已處于實施階段,預計在一年內將達到歐洲NCAP測試三星標準;三、針對某些德國媒體的基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意炒作,作為中國民族企業,我們深表遺憾。”

            奇瑞海外“碰撞門”事件

            2007年,奇瑞遭遇了俄羅斯權威汽車雜志《autoreview(汽車觀察)》的“曝光”。該雜志經過其組織的碰撞試驗,宣布奇瑞旗云碰撞成績為近3年俄羅斯最差測試成績。雜志指出:當旗云樣車以64公里/小時的速度撞擊40%偏置障礙物時,其車身結構瞬間發生可怕的變形扭曲,A柱扭曲為近乎垂直狀態,駕駛員位置的仿真假人在強力擠壓下發生部分解體。也有消息稱:在《autoreview》組織的碰撞試驗中,瓦茲廠的被動安全碰撞試驗室屬于俄羅斯伏爾加汽車公司,該公司生產的卡麗娜系列轎車是奇瑞旗云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。

            不過奇瑞汽車并不認可《autoreview》這一說法,表示該份結果與5月份的同級別碰撞測試結果迥異。

        相關標簽: 比亞迪F0
        閱讀:0